湖南省农业信贷融资担保有限公司党委书记、董事长吕辉红:在全面落实“三高四新”战略定位和使命任务中彰显农担担当

作者:

红星云

来源:

红星云

发布时间:

2022-07-14 09:47


省第十二次党代会站在“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的历史交汇点,吹响了在推动高质量发展上闯出新路子,为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新湖南而努力奋斗的号角。迈入新征程,作为全省唯一的政策性农业担保机构,湖南农担将以“闯”的精神、“创”的劲头、“干”的作风,大力实施“四大工程”,加快建成特色化、专业化、数字化的现代一流农担公司,勇当农村金融服务主力军,在全面落实“三高四新”战略定位和使命任务中彰显农担担当,奋力谱写湖南农担助力全省乡村振兴的绚丽篇章。

实施党建赋能工程,提供高质量发展坚强保证

把坚持党的全面领导与完善公司治理相融合,把加强党的建设与推动农担事业发展相融合,把国企党建的独特优势转化为公司治理优势,为公司高质量发展提供坚强政治保证。

坚持旗帜鲜明讲政治。坚决把“两个确立”作为坚定政治信念入脑入心,以实干实绩增强“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做到“两个维护”。把讲政治体现在工作谋划上,自觉将农担工作放在全国全省大局中来把握,主动将公司发展同全省发展紧密结合起来,想问题、作决策、抓工作首先从政治和全局高度审视把关,切实增强做好农担工作的事业心、责任感和使命感;把讲政治体现在践行为农服务使命上,提高政治站位,强化责任担当,执行支农惠农政策更加有力,解决农业融资难融资贵的成效更加显著;把讲政治体现在推进公司高质量发展上,增强忧患意识、底线意识,牢牢守住不发生系统性风险的底线,牢牢守住国有资产的安全。

推进党建业务相融合。在党建与管理体制相融合的基础上,着力推进党建与业务发展相融合,将党建工作计划与业务发展计划同步分解指标、同步推进落实,打造“党建+担保”服务模式;推进党建与经营调度相融合,建立党建与经营双调度机制,以党建促业务、以业务强党建,让党建赋能发展、赋能治理、赋能服务,铸就湖南农担强大的系统推进力和核心竞争力。

着力加快建设清廉农担。压紧压实责任,严格落实党委主体责任、党委书记第一责任人责任、班子成员“一岗双责”、纪委专责监督责任。做细日常监督,聚焦项目受理、尽调、审批、保后管理、代偿追偿等业务全流程以及财务管理、招投标和选人用人等重点环节,贯通运用党建、纪检、财务和风控等监督检查成果,全方位加强对公司权力运行的制约和监督。强化制度建设,全方位构筑管党治党制度体系,一体推进不敢腐、不能腐、不想腐的长效机制建设。严厉查处靠企吃企、以权谋私、造假项目等腐败问题,营造干部清正、员工清明、项目清朗的政治生态。

实施农担体系建设工程,凝聚高质量发展政策合力

整合政策、资金、客户和数据等各类资源,汇聚政府、银行及合作机构等多方力量,积极探索形成以政策性农担工具为中心、服务乡村振兴的“支农生态圈”。

完善政策支持体系。全面对标先进找差距,学习借鉴兄弟省市先进做法,在政银担合作分险、资本金可持续补充等方面出实招,高位推动农担体系建设各项工作任务落实落地落细。

建立服务组织体系。积极主动对接县级政府,成立“县建县管”的农担服务机构,逐步建成贴近主体、覆盖全省、紧密可控、运行高效的农担服务组织体系,合力打通财政金融协同支农“最后一公里”。

构建项目支撑体系。协调政府有关部门组织开展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建档立卡”,收集农业经营主体的“硬数据”和信用“软信息”,按担保备选、重点培育、信用不良三种类型分门别类建立项目储备库,择优选择合作银行开展批量业务,精准提供融资担保服务。

丰富产品服务体系。聚焦全省十大优势特色千亿产业,打造一批“叫得响、覆盖广、普惠强”的产品服务品牌。主动衔接市县乡村振兴规划、产业发展规划,立足各地特色优势资源,打造一批农业龙头企业产业链、特色产业集群担保方案,做大做强当地农业产业。

筑牢风险管控体系。构建数字化、系统化、标准化的立体风险管控体系,压紧压实责任,层层传导压力,坚持未雨绸缪防风险、警钟常鸣控风险、积极主动化风险,牢牢守住不发生系统性金融风险的底线。

实施数字化转型工程,培育高质量发展新动能

将数字化转型作为公司重大发展战略抓紧抓好,通过金融科技与业务发展深度融合,推动展业模式从原来单笔尽调、单笔操作的“扫村扫街”方式向以数字化、信息化为依托的“信贷工厂”模式转变。

围绕精准化服务,打造新型农业经营主体数据库。充分发挥政策性优势,争取与人民银行、农业农村、财政、市场监管、公检法等部门实现数据对接,将分散的涉农数据资源进行整合。积极与银行、企业、协会等合作伙伴互通有无,推进农业金融领域数据整合沉淀,形成农担体系特有的数据资产。同时,重视自身业务数据的积累,形成稳定的数据来源。通过整合全省家庭农场、种养大户、农民专业合作社、小微农业企业等市场主体的生产经营数据、信用数据等资源,打造具有湖南农担特点的新型农业经营主体数据库。

围绕数字化风控,建立客户精准画像风控模型。前置智能风险筛查,利用风控模型对客户精准画像,进行身份核验、风险识别和准入把关。建立信用综合评价模型,对申请人的经营、财务、履约和行业发展前景等重点指标进行分析,输出主体信用评分。建立反欺诈排查模型,通过对申请人的历史履约数据分析建立模型规则,将高违约概率风险客户予以排除。建立风险预警与舆情监测模型,对借款人自身、经营、资产、负债和行业等情况变化进行提示,提前预判项目风险,做到早识别、早评估、早处置。

围绕线上化运营,搭建数字化农担体系服务平台。围绕“建设现代一流企业”的发展愿景,抓住生产力和生产关系两个战略方向,实现从发展目标、体制机制到产品创新、组织架构、业务流程的全面数字化转型。生产力方面,全面引入人工智能、区块链、云计算、大数据和移动互联网等科技元素,打造同业领先的数字化经营能力,努力在未来几年内完成运营模式数字化的转型质变。生产关系方面,以打造敏捷组织为核心,以敏捷的领导力、响应力、创新力、协同力和支撑力五大能力为支撑,推动数字农担先进生产力高效释放、金融供给能力跨越式跃迁,确保实现提质增效。

实施人才强企工程,激发高质量发展充沛活力

牢固确立人才引领发展战略地位,培养造就、吸引凝聚、用好用活各类人才,努力把各方面人才聚集到农担事业发展中来,让各类人才的创造活力竞相迸发、聪明才智充分涌流。

建强“三支队伍”。以提高管理水平和领导能力为核心,着力加强管理人才队伍建设,创建“学习型、创新型、实干型、廉洁型”团队,提升凝聚力、战斗力和执行力。以提高专业水平和创新能力为核心,着力加强专业技术人才队伍建设,重点培养金融、农业、公共管理和数字化等领域人才。以提高“政治三力”和组织协调能力为核心,着力加强复合型党群工作人才队伍建设。

创新“四项机制”。创新用人机制,把合适的人配到合适的岗位上,让专业的人干专业的事,做到能者上、优者奖、庸者下、劣者汰。创新激励机制,坚持事业激励,‍弘扬工匠精神、劳模精神,增强事业心、责任感和使命感。强化物质激励,健全体现人才价值、有利激发活力的收入分配机制。重视精神激励,制定荣誉制度,表彰做出杰出贡献的人才。创新培养机制,把业务骨干培养成党员,把党员培养成业务骨干,把党员业务骨干培养成管理人员。创新引进机制,积极引进急需紧缺人才,要引得进,留得住,发挥好,避免“水土不服”。

营造“五个环境”。大兴识才、爱才、敬才、用才之风,形成尊重人才、见贤思齐的舆论环境,鼓励创新、容许失误的干事环境,待遇适当、无后顾之忧的生活环境,公开平等、竞争择优的制度环境,吃苦者吃香、有为者有位的生态环境,让事业激励人才,让人才成就事业,最大限度为人才施展才干创造良好环境。

 

红星云 报道

上一页

下一页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