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南农担学习传达全国农担体系2018年经验交流与工作推进会精神

作者:

湖南农担

来源:

湖南农担

发布时间:

2018-04-11 09:24


4月10日下午,湖南农担召开专题会议,学习传达全国农担体系2018年经验交流与工作推进会精神公司全体中高层参会,会议由总经理邹志新主持。

邹志新向大家介绍了全国农担体系经验交流和工作推进会议的基本情况,并重点传达了国家农担公司董事长张洪武的讲话精神。

董事长唐政表示,国家农担联盟的工作会议,给全国农业信贷担保工作指明了方向,坚定了发展信心,全司要迅速抓好会议精神的贯彻落实。他强调,在与各兄弟农担公司交流中,公司的各项工作均衡发展,取得的成绩得到了各方面的肯定和赞誉,但切不可盲目自大,也不可不妄自菲薄,要找准定位,认真学习全国各兄弟农担公司的先进经验,立足省情,取长补短,融会贯通,在新的一年争取得更大的突破。

 

 

附:

国家农担公司张洪武董事长

在全国农担体系2018年经验交流与工作

推进会上的讲话(摘编)

全国农担体系经验交流和工作推进会上,国家农担公司董事长张洪武在总结讲话中深入阐明了农担体系的政策性定位及发挥作用的机理。他指出,建立全国农业信贷担保体系是财政支农资金使用方式的调整创新,由过去的财政资金直接支出转变为支持建立担保政策性金融工具,显著特点是“财政+金融”“政府+市场”。因此,财政补贴是维持政策性的前提和保障,通过担保费用补助和风险代偿补助等方式,才能稳定担保机构经营预期,实现可持续发展。

张洪武就如何做好全国农业信贷担保工作,分享了自己的思考和心得体会,明确了思路和重点工作方向:

一是要进一步加强政担合作。积极推动地方政府在政担合作中分担一定比例的风险,并将农担工作内化为农业等有关职能部门的职责,增强其推动农业信贷担保工作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帮助农担体系推荐项目,共享相关信息,推动做大业务规模。要借助基层政权的优势,充分发挥其在保后追偿等方面的作用。同时,尽快协调各省财政厅制定对本省农担体系的奖补政策办法,稳定农担体系经营预期,推动可持续发展。

二是要进一步加强银担合作。在坚持三项基本原则(风险分担、利率优惠和不缴存保证金)基础上,合理权衡银行风险分担的比例,不盲目追求较高风险分担比例,使合作银行与农担体系成为利益共同体,充分调动银行的积极性,促进其尽职尽责履行职责。积极协调合作银行制定和落实提高风险容忍度的考核和激励政策,加强与农商行、农信社、区域性银行的合作,扩大合作对象,拓宽资金来源渠道。

三是要加快推进分支机构建设。各省要加强分支机构建设规划,根据新型经营主体的需求、服务半径等要素合理布局;要加大对全国农担体系的宣传,不断深化各级地方政府部门、银行等相关合作方,以及新型经营主体对全国农担体系职责、任务和使命的了解和理解。

四要努力破解农村金融风险管理难题。从农村金融风险管理的顶层设计考虑,充分发挥各种金融工具的互补作用,推动形成政银担+农业保险+期货(期权)+农业产业投资基金等联动支农机制,让金融制度主动适应农业农村,建立风险传递、分散、化解的完整链条。

五是要积极开展与互联网金融创新合作。充分利用互联网金融审批流程短、放款速度快、受分支机构物理网点影响小的优势,推动与互联网金融平台的合作,拓宽银行外资金来源渠道,满足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小额短期融资需求,提高农村金融服务效率和质量。

六是要加强与农村产权交易平台合作。要按照2018年中央一号文件关于“以完善产权制度和要素市场化配置为重点,激活主体、激活要素、激活市场”的要求,探索完善农村要素市场的评估、流转、抵押和处置等机制,提高耕地、宅基地和宅基地之上农户的财产权、农村集体经营性建设用地和农村集体经营性资产(“三块地”、“一资产”)的流动性,为开展农业信贷担保等金融服务创造有利条件,加快推动与农村产权交易所合作。

七是要围绕农业产业核心企业积极开展担保服务。在对24个省进行调研的过程中,各省财政、金融部门、农担体系、市县政府职能部门,尤其是新型农业经营主体,普遍反映存在单笔担保规模偏小的问题。特别是农业龙头企业、大型农业合作社和农业产业化联合体,是构建现代农业产业体系的重要主体,是推进农业产业化经营的关键,对于小农户等上下游产业链具有很强的带动作用,农担体系因单笔业务规模的原因,暂时无法为其提供有效服务。农担体系要在认真贯彻落实财农〔2017〕40号文件的基础上,充分考虑不同地区之间、不同自然条件、农业产业细分领域和行业之间的差异,因地制宜,根据当地农业产业特点和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发展情况来开展担保业务。希望各省级农担公司按照2018年中央一号文件精神和财农〔2017〕40号文件要求,围绕农业龙头企业、核心企业上下游所带动的小农户和规模经营主体,积极探索、认真研究为农业产业核心企业提供担保服务的有效举措。

八是要逐步解决“融资难”“融资贵”问题。“融资难”“融资贵”是个老大难问题,农担体系刚刚组建完成,工作中面临诸多困难,要在充分调动银行等合作机构积极性的前提下,优先解决新型农业经营主体最为关心的“融资难”问题,再逐步解决“融资贵”的问题。

九是要积极推动小农户与现代农业有机衔接。2018年中央1号文件明确提出,要将小农户引入现代农业发展轨道,全国农担体系要深入研究如何发挥纽带桥梁作用,通过为适度规模经营主体提供金融服务,进而促进小农户与现代农业的有机衔接。

十是要建立市场化的选人用人及薪酬激励机制。担保业务专业性强,需要优秀的专业化人才。各省级农担公司要按照政策性定位、专业化管理、市场化运作的原则,建立健全公司治理体系和决策机制,推动尽快建立市场化的选人用人和薪酬激励机制。

十一是要加快全国农担大数据平台建设。加大系统建设推进力度,尽快实现担保、再担保业务线上处理。同时,通过摸底调查、建档立卡,形成全国农担大数据信息平台,通过对大数据的分析,建立起风险防控模型,帮助各省做好风险防控。摘编自国家农担联盟公众号

(凌立 杨志 报道)

全国,体系,农业,担保,合作,公司,主体,风险,经营

上一页

下一页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