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党百年学党史 | 以人民为中心的土地政策:百年沿革与发展(1937~1945年)
发布时间:
2021-05-06 15:28
1937~1945年:在抗日救国大局中实行“减租减息”土地政策
抗日战争的全面爆发标志着民族矛盾上升为中国社会的主要矛盾,在这一时期,党对土地政策作了支持配合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重大调整。1937年7月,党在《中共中央为公布国共合作宣言》中提出停止没收地主土地,又于8月在《中国共产党抗日救国十大纲领》中首次提出了“减租减息”的政策。中共中央于1942年先后发布《关于抗日根据地土地政策的规定》《关于如何执行土地政策决定的指示》,进一步明确了土地政策的调整,规定了执行办法。具体而言,“减租减息”政策要求地主进行“二五减租”(即:将租额下调25%)和年利率一般为一分(10%),不得超过一分半(15%),并取消了各种杂租、劳役和高利贷,农民则要加租加息支持抗战,通过这种方式兼顾地主富农和其他农民利益。“减租减息”政策在特殊时期没有完全消灭封建剥削制度,暂缓了对土地所有权的变革,但有效团结了各阶级阶层,争取和壮大了更广泛的全民族抗日力量,巩固了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和革命根据地。
图表 1 边区根据地拥护减租减息的土地政策
来源:俞明轩,谷雨佳,李睿哲.党的以人民为中心的土地政策:百年沿革与发展[J].管理世界,2021,37(04):24-35.
党委办(人力资源部)李思颖、实习生蒲霏嫣 报道
相关新闻
版权所有:湖南省农业信贷融资担保有限公司 湘ICP备17020010号-1 网站建设:中企动力 长沙 后台登录 营业执照代码:914300006850413143
版权所有:湖南省农业信贷融资担保有限公司 湘ICP备17020010号-1 网站建设:中企动力 长沙 后台登录 营业执照代码:91430000685041314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