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党百年学党史 | 以人民为中心的土地政策:百年沿革与发展(1921~1937年)
发布时间:
2021-05-06 15:54
摘要:党的百年土地政策从一个侧面折射出中国共产党人为中国人民谋幸福的初心和使命。本系列以党的百年土地政策的沿革与发展为线索,系统梳理了党实现“耕有其田”、“住有所居”的人民愿望的土地政策改革历程,对党通过土地政策确立土地公有制和以用途管制为核心的土地管理制度,完善土地产权及土地资源配置体系,优化土地利用结构和不断解放发展土地要素生产力的实践与创新做了深入解读。通过梳理党的百年土地政策变革历程中不同阶段土地政策的特征及内在联系,提炼出在土地政策的制定和调整中要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执政理念、充分发挥市场机制在土地资源配置中的决定性作用及注重生态文明建设以确保土地资源可持续利用和为民所用的现实启示。
1921~1937年:从封建土地所有制到农民土地所有制
1921年,中共一大的召开标志着中国共产党的成立。中国共产党自成立起就提出把“工农劳动者和士兵组织起来”实行社会革命。革命初期,党陆续提出“规定限制田租率的法律”、“限制私人地权在若干亩以内”等关于土地政策的主张。随着革命的深入,党逐渐认识到中国的革命在于农村,农村的革命在于土地,土地的革命在于土地所有权,逐步提出“没收大地主、军阀、劣绅及国家宗祠的土地,归给农民”、“经过农村革命政权机关之手以帮助农民和农村经济”等主张,让解决农民土地所有权问题成为土地革命的核心议题。党在八七会议上决定了关于土地革命与武装斗争的总方针,并将其付诸实践。1928年,中国共产党颁布了党的第一部土地法——《井冈山土地法》,以法律条文的形式规定了土地的没收和分配制度,旨在从根本上革去束缚中国农民数千年的封建土地关系。经过几年实践,党总结出了“依靠贫农、雇农,联合中农,限制富农,消灭地主阶级,变封建土地所有制为农民土地所有制;以乡为单位,按人口平均分配土地,在原耕地基础上抽多补少,抽肥补瘦”的土地革命路线。这一时期,党在土地政策方面进行了具有开创性的有益实践,赢得了广大群众的支持并巩固了革命根据地。
图表 1 党的第一部土地法——《井冈山土地法》
来源:俞明轩,谷雨佳,李睿哲.党的以人民为中心的土地政策:百年沿革与发展[J].管理世界,2021,37(04):24-35.
党委办(人力资源部)李思颖、实习生蒲霏嫣 报道
相关新闻
版权所有:湖南省农业信贷融资担保有限公司 湘ICP备17020010号-1 网站建设:中企动力 长沙 后台登录 营业执照代码:914300006850413143
版权所有:湖南省农业信贷融资担保有限公司 湘ICP备17020010号-1 网站建设:中企动力 长沙 后台登录 营业执照代码:914300006850413143